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 >  >> 正文
千年药乡陇西,中药材发展要向精深加工转型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时间:2023-08-29 07:47:17

八月末,甘肃陇西,在有着“中国药都”“千年药乡”之称的西北小镇上,当地药农正走到田间查看中药材黄芪的生长情况。城镇西部,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出入口,一辆辆大货车正进行中药材大宗交易。各村村长也在盘算下一年的农作物:一亩地,种植黄芪、党参的收益为七千到一万余元不等;如果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每亩地的收益则在一千五百元上下波动。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局局长王伟拿到了过去一年的最新报告,在陇西县双泉镇崖坪村,种植一年黄芪后,每户的年均收益高达十余万元,村民们的确富起来了。


【资料图】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局局长王伟。主办方供图。

二十余年,黄芪的产能、产量呈数十倍增长

“要谈陇西县的乡村振兴,就不得不谈中医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和繁盛。”王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陇西人,他是眼见着整个中医药产业发展起来的。黄芪销往全国各地,首阳交易市场更成为了全国中药材交易的晴雨表。依靠中医药,陇西县的经济可是好起来了。

这得益于近年来陇西县内部“造血”得到增强的同时,外部“输血”也齐头并进,不断吸引了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发展。

陇西自古就是种植黄芪的天然宝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陇西人,靠的是黄芪。

“小时候,家里用的是特制的铁锹耕地。20厘米长的铁锹分出若干分叉,我们锄地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破坏了药材的完整性。”王伟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农户们都在自发种植黄芪。他在寒暑假忙着帮家里收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够收成的黄芪尚不到半亩地。

而如今,因为全面实现了机械化,黄芪的日收割量高达十亩地。和二十年前相比,产能、产量都呈数十倍增长。

在当时,没有人敢想象,未来的陇西会成为全国中药材大宗交易的重要基地。

中药材的发展必须向精深加工转型

民间自发种植,政府立即做出了政策响应。王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陇西县政府组织引进、驯化、培育中药材种苗,成立专业团队在首阳镇开辟了一块药园铺,将引进的种子、种苗一块一块耕种进实验田里。

优质的品种培育出来了,再由公共部门发放给农民。直到如今,每户种植中药材的家庭,仍然能够收到相应的补贴。为了实现标准化的生产,陇西县农业局组织专家研讨,制定了关于黄芪、党参等多个中药材的地方种植标准。“咱们陇西县的多个中药材种植标准,现在已是甘肃省的标准了。”谈起二十年间的发展,王伟不无欣慰地说道,除了饮片、药材的交易,当地还在研究黄芪固体饮料、养生茶、中药材香囊等多个产品,试图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主办方供图。

在千里之外,有着“正北黄芪之乡”之称的内蒙古固阳县,扬子江药业集团帮助当地依靠有机黄芪精深加工,开发出黄芪的美妆、压片糖果等数十种产品,正在打造完整的黄芪产业链。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告诉记者,愿把固阳有机黄芪的交流成果和这些年种植有机黄芪总结的标准化种植经验带到陇西,与陇西黄芪种植标准互鉴互学,政企共同为黄芪产业发展破题。同时,还可针对陇西黄芪特点,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为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有益助力。

对于在陇西扎根兴产,徐浩宇信心十足,“我国不同地域地理环境差异大,各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如何把好的经验和成果带到陇西来,参与和助力陇西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我们将不遗余力的发挥产业和经验优势。”

在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现场,当地政府也在和多家企业正在探讨新一轮合作的可能性。同期,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人民政府与扬子江药业集团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医药连锁发展论坛(和熙论坛)也在陇西举办,专家、学者和全国知名医药连锁企业代表等嘉宾齐聚一堂,希望政产学研共同携手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王伟深知,千年药乡的下一步不能仅限于中药原材料的发展。为了让当地百姓获益,中药材的发展必须向精深加工转型。

“我们有好的政府支持,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土壤,还有好的营商环境,只需要等待更多的企业把技术、把资源带进来。”王伟设想过一片属于乡村振兴的新景致,一畦畦品种优良的中药材长满山野,收成后进入工厂进行精深加工……他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责编:齐钰

主编:田茹

校对:陈龙飞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