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 >  >> 正文
风口浪尖上的小鹏,铺好了未来5年的路
来源: 懂车帝      时间:2023-04-23 13:55:45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造车是件有巨大吸引力的事——从败走美国的贾跃亭,到成功造出车的李斌李想何小鹏,再到如今仍在准备中的雷军,他们给出造车的种种理由中,一定有“造一台自己理想中的车”,或者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资料图)

但实现造车“理想”的美好,终究要先战胜“现实”这座大山。

2017年,已经完成了小鹏“1.0版”汽车的何小鹏,在员工们的反馈下,毅然决然终止了第一款车的上市,而是选择了多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产品打磨。

2018年刚拿下B轮30亿融资的李想,在现实的政策面前不得不忍痛放弃了研发多年的SEV车型,剩余资金不多的他,准备凭着“理想ONE”车型背水一战。

2019年最惨的李斌,在巨大的资金困境下,甚至不得不卖出了自己白手起家创业的易车的股份,只为延长蔚来的寿命,来寻求更多的融资机会。

2020年,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不断失血,企图上市的威马,由于科技含金量不足、财务数据不理想等等原因,一直未能成功上市,逐渐被“现实”这座大山压垮。

现在,面对“现实”这座大山的挑战,终于再次轮到了何小鹏。

01. 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结合

要知道,在经历了旗舰车型G9发布会的滑铁卢之后,被证明问题出在内部的小鹏汽车,至今仍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所有人都知道当下的小鹏光账上现金流来看,再运营个2-3年没有任何问题,但所有人也都看到了,如果不进行调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小鹏能否迅速抓住活下去的希望并不可知。

因为小鹏汽车这次要面对的现实,并不来源于客观条件上的挑战,比如资金,比如技术,而是来源于它自己。——一直以来,小鹏都算是造车界的一个“理想主义者”。

这家车企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基于对未来的理想而出发的,比如全场景语音,比如全场景自动驾驶……尽管很多技术在当下并不能为小鹏带来很大竞争上的优势,但它仍然不遗余力地在进行研发。

正是因为这样,小鹏的每一款产品上,我们都能找出超越同级的亮点。但也因为这样,大多数人在了解到小鹏的真正魅力之前,就已经被它平凡的表面给“劝退”了——重金研发了好东西,但市场认知不到的情况下,小鹏这个造车理想主义者在面临市场“现实”的竞争下,也就越来越危险。

在上海车展前夕的4月16日,小鹏召开了一场名为“扶摇”的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中小鹏公布了自己的架构——扶摇架构,在外人看来只是一场普通的技术发布会而已,但实际上对于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而言,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

因为扶摇架构表面上看是多个技术的结合体,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小鹏终于把造车中的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结合了起来。

02.理想的现实,与小鹏的理想

在新势力“三强”的蔚小理三家中,理想目前取得的成绩最好,无论是产品的交付数量上,还是自身企业经营的质量上都是最强的,但有着“理想”名号的理想汽车,其实并不是“理想”的代言人。

毕竟从ONE到L9到最新的L7,理想的一切都是围绕家庭,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油盐酱醋茶做起来的,它可以给用户一个当下的理想家庭用车,但理想这个词在大多数时间里,几乎和“未来”在进行绑定。

反观最近舆论上混得最惨的小鹏汽车,其实一直是一个造车界的“理想主义者”。

最早在G3时代,小鹏就采用了类似特斯拉的前挡风玻璃,还有升降式摄像头,以及真正可以用起来的自动泊车功能等等。

小鹏G3这款车上的几个最大亮点功能,都与当时汽车市场上的主流需求格格不入——并不是市场上不需要这些亮点功能,而是小鹏在G3车型上打造的亮点,是为未来的市场准备的。

所以,“现实”的市场很快就告诉了何小鹏,他的车很酷很潮,但无法阻挡炎炎烈日的挡风玻璃,和只有拍摄功能的车顶摄像头并不足够吸引人。

也是这款车告诉了何小鹏,造车这件事上理想和现实得有所取舍。

03.理想派造车的初次胜利

推出G3之后,那时候手里还有不少钱的小鹏,选择了用轿跑跟特斯拉进行错位竞争,而这款产品就是后来爆火的小鹏P7。

可以说,P7是小鹏在造车过程中把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结合的最好的车型。

基于对轿跑车型的理想追求和跟特斯拉竞争一高下的想法,小鹏选择了轿跑,当然这个选择也有现实的考虑——当年特斯拉还未涉及30万以内市场时,这个细分区间内纯电轿车确实是一个空白。

基于消费者对外观看重的“现实”,小鹏在当年不计成本让电池高度降低了10mm,别看10mm对于大多数车的尺寸而言微不足道,但在当年电池技术没那么先进的时候,10mm的差距,就意味着整个车的姿势、曲线产生了质变——在大多数“纯电轿车”因为电池高度而显得不伦不类时,以真正轿跑姿势亮相在公众面前的小鹏P7,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里难得一见的纯电轿跑车型。

除了造型,在技术上小鹏赋予P7的智能驾驶、全场景语音功能也成功跟当时的友商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这是小鹏在技术理想上第一次成功开花结果。

04.造车理想折戟于P5和G9

或许是P7在智能化驾驶上的成功,让小鹏坚定了走技术路线的想法,再加上小鹏当时手中的资金紧张,导致了在后续的车型P5上,让技术更理想化的同时,在很多非技术的部分,做出了向现实的妥协。

在P5上,小鹏放弃了对造型的理想,但对技术上的理想却加了码——作为市面上唯一一款20万以内用上激光雷达的车型,P5的尺寸定位、产品定位和价格都和家庭轿车这个角色息息相关,而这也导致了理想和现实产生了严重冲突。

而P5销量的现实也告诉了何小鹏,如果想当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艺术少了也不行。

在P5销量不及预期的同时,小鹏为P7车型上市了更多的细分配置,这些细分配置在当时成功扩大了P7的市场份额,把小鹏的年销量带到了超过10万的级别。

也正因为如此,在小鹏的旗舰车型G9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款全方位没有短板的水桶车型,以及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分化出的大量不同款式配置。

堆砌过多的技术导致的成本飞升,再加上推出更多配置车型的本意是扩大消费者的选择面,但却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尽管何小鹏很快从善如流调整了G9的款式和价格,但依然无法避免这次造车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带来的结果。

05.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怎么结合?

G9车型上市滑铁卢之后,小鹏迎来了内部的大调整,而这次调整也带出了扶摇架构。

如果你理解架构的意义,你就会明白,扶摇架构对于小鹏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过去从G3到P7再到P5和G9,小鹏一直在努力为每台车打造属于它专有的创新技术:从G3的语音助手+自动泊车,到P7的领航辅助和记忆泊车,再到P5的激光雷达和23小时空间,最后到G9的800V平台和XNGP智能辅助驾驶无一不是如此。

但这些造车理想和市场的现实需求发生碰撞时,总会时不时让小鹏这个造车理想主义者碰的头破血流。

而扶摇架构,则是小鹏连续几次被现实碰个头破血流之后给出的最终答案。

为什么是扶摇是架构而不是平台,这里其实大有学问。

因为平台化可以解决大众、吉利、蔚来、理想的问题,但无法解决小鹏的问题——平台化是通过共用大量的零件和设计来降低成本,但对于小鹏而言,它自己原本就有两个平台,但并没有解决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问题。

因为平台是死的,但新的技术一直在发展,这就意味着对于小鹏而言,如果要保证每款车都和上一个产品相比起来有所进步,那就意味着每一个零部件的改动,都要花费小鹏工程师大量的时间去进行重新开发和适配调整,带来的必然是产品开发节奏变长、成本变高。

就像对于P7来说,要加上激光雷达并不只是增加两个零部件那么简单的事。

所以如果小鹏要每年都在智能化技术领域上有所进步,那么平台化救不了小鹏。

所以小鹏选择了架构化——它梳理出了对自己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几个技术后,将其做了更为长远的研发和规划——从原本的一款车上都有独特新技术,变成了每款车上的技术有差别,但它们底层的研发方式和产品开发思路都是一致的,通过这种“底层开发方式一致”的思路,实现了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的效果。

而这些技术上的开发方式和思路,就是扶摇架构的根基。

事实上,小鹏从自己G3、P7、P5、G9的开发经历中,一直在做不少技术的探索:

在G3上,小鹏最开始尝试X mart OS车载系统,开始了车载系统的初步探索。而扶摇,拿出了一直都在更新、优化后的X mart OS,今后这个系统将会从架构的角度去整体开发,让每台车的体验做到尽可能一致,而不是像有的品牌一样,已经出现了多个不同版本车机需要分别开发的情况。

在P7上,小鹏开始了X-EEA电子电气架构的探索。而进一步进化后的X-EEA电子电气架构,让其作为扶摇架构的一部分,保证了整⻋综合研发成本降低50%,智能体验迭代周期缩短30%,极速OTA速率提升300%。

从P5开始小鹏用上了激光雷达,而也正是这时候开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版图终于完整了,从G3开始只能泊车,到P7可以在高速上领航辅助,自动跨层记忆泊车,再到P5和G9可以在市区智能驾驶,后续的车上的软件会迭代更新。

而在扶摇架构之上,更进一步的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力更强,大概率会兼容所有车型的硬件组合,从而降低软件开发适配不同车型的成本。

G9车型上的大多数进步来自硬件层面,比如800V高压平台和对应的XPower电驱,比如X-HP智能热管理系统,这些硬件上的提升对后续的每个产品而言都是必要的,因为充电速度变快,最快可以做到5分钟200km续航的充电速度后,就意味着小鹏的补能效率和燃油车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而它们融入到扶摇架构后,小鹏后续的每一台车,都会用更快的补能速度和足够高的续航水平,从而让小鹏可以更多地抢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扶摇架构除了有来自老车型上传承并发展的技术之外,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和CIB电池车身一体化,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就是在强化了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车身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可以说,何小鹏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将自己造车的理想提取了出来,放入了扶摇架构上,而小鹏汽车接下来会借助扶摇架构,在保持造车理想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造车成本的同时,快速推出更多的车型投放市场。

取自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里的“扶摇”,是否会成为让小鹏乘风而起直上九万里的法宝呢?我不知道。但何小鹏自己也说了,未来的市场上,300万才是存活下来的门槛。

而扶摇架构,我想,会是小鹏汽车迈入300万的一张门票。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供应